您现在的位置:阳光中招网 > 中考资讯 > 语文

初中现代文阅读要点:记叙文阅读题名师指导

来源:www.ruanmeimofang.cn 2025-02-03

语文

题型预测与应付方法:

1.讲解词汇的语境义:答卷方法是:先解词的本意;再答语境中含义。注意词汇感情色彩的变化。常见的词有:这里指。

2.层次结构--划分段落或层次。一是要擅长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汇或句子,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,弄清人物的关系。三是了解事件的全过程,弄清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。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: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,记叙的顺序和层次,过渡和衔接,伏笔和照应,开头和结尾等。

3.题目--题目有哪些用途:

(1)把握象征意义;(2)语意双关;(3)作者感情的出发点;(4)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;(5)文章线索;(6)文眼;揭示文章中心;(7)吸引读者、新颖;(8)题目中运用修辞的,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剖析用途。

4.概括--概括语段、事件、全文中心:

应付方法:概括语段:主要的办法有:1)摘中心句。2)摘要总结。3)并列的,总结出一个主要意思。4)段末总结,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,摘取最后的总结的意思。

形成:记叙(交待)了人+事(心情、经过、背景、感受)。

概括事件:什么人+在那种情况下干什么事+什么结果。

概括中心:(1)剖析文章标题;(2)剖析文章的结尾;(3)剖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。

句式:通过(事情),表达了(赞扬、抒发)的感情(精神、品质)。

5.剖析--能抓住重点性语句,剖析其在文中有哪些用途。

应付方法:结合上下文,一看结构,二看内容,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。

(1)结构上用途:

在开头: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、引下文、点题、、总领全文等。在中间部分:承上启下、引出下文,总结上文、照应开头等。在结尾:呼应开头、照应前文,总结全文,扣题等。

(2)内容上用途:

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、交待环境背景;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、点出中心,深化中心。

6.理解探究--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、心理及行动是什么原因;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:

(1)可以把自己比作他们,具备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程,设身处地感受;

(2)可结合人物性格、生活历程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;

(3)可依据上文预设的伏笔、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。

(4)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、性格、心理,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。

7.提炼--理解并能剖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剖析人物形象。

(1)主人公做了什么事,从这类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点性格特征点;

(2)抓住肖像、神态、语言、动作、心理等描写,认真剖析总结其心态。

(3)注意侧面描写,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,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要紧用途。

(4)结合人物的年龄、身份、地位等,加以剖析。

8.赏析语言--能赏析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、精彩的语言,剖析加点词汇的表达用途:

(1)分辨了解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,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,

(2)结合修辞常识来剖析语句、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。

(3)联系词汇的色彩,剖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。

(4)结合上下文,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章的主旨剖析,考虑该词汇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什么样的用途。

9.表达方法--常见的表达方法及用途:

记叙: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了解的认知。

抒情、议论:抒发作者的情感;深化中心,画龙点睛。

环境描写:设置背景;渲染氛围;烘托人物心情;推进情节进步;为下文埋下伏笔;与开头形成照应;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;增强文章感染力。

人物描写:包含对人物的肖像、神态、语言、动作、心理描写等,用途是塑造了形象,表现了性格,体现了精神品质等。

10.写作手法--常用写作手法:

想象、象征、设悬念、欲扬先抑、欲抑先扬、对比、反衬、借景抒情、托物言志、虚实结合、动静相衬、以小见大、渲染烘托、卒章显志、直抒胸臆、正侧面描写相结合、多种表达方法综合运用、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、多视角等。

11.体验感悟--对文章的内容(包含主旨)有我们的情感体验,谈我们的感受或启示。

应付方法:回答开放题,先把握好中心,围绕文章中心,多角度考虑,然后将它深化或升华,或结合我们的思想看法大胆发表我们的见解。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,作或正或反的评析。掌握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。不要另起炉灶,更不要逆主旨而行。

热点专题

  •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
  • 2023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要紧语句翻译
  • 2022年初中满分作文素材:努力02

[]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之

[]2021年初中语文写作素